玩偶這篇不做劇本分析,因為只是一般的三幕式科幻劇本,雖然說科幻也不對,而是科學寫實
這篇寫給已經看過《星際效應》的人,包含許多知識以及玩偶自己的心得。
副標題(善用Ctrl+F)
一、配樂大師-Hans Zimmer
二、崛起的大導演-Christopher Norlan
三、後製花絮
四、四維、相對論、時間膨脹概念
五、黑洞
六、觀後心得
一、配樂大師-Hans Zimmer
《星際效應》成功的一半,玩偶認為是來自電影配樂的功力,在開始介紹這位配樂大師之前
不如先聽聽《星際效應》中,出現四次的配樂吧,每一次都有不同的編曲,但都可以聽到這個主旋律
這曲玩偶自己數是出現四次,因為它我哭了三次:((
Hans Zimmer (Born in 1957)
德國人,最早在英國流行音樂樂團「The Buggles」的MTV中出現過,後來也在英國倫敦從事影片音樂工作,在此期間,他創作出許多作品,其中也包括當時最具爭議性的電影《World apart》。
從那個時期開始,他被別人尊稱為「融合電子以及傳統音樂之父」
後來,為電影《Rain Man》配樂,該部得到當年奧斯卡最佳影片,隔年又為電影《Driving Miss Daisy》配樂,也得到當年奧斯卡最佳影片
如果你是導演,又想角逐下一屆奧斯卡,你會請誰為你的電影配樂?(笑)
順道一提《Rain Man》是Tom Cruise的成名作
這裡附上漢爺的維基百科-點我
之後Hans Zimmer的事業開始如火如荼的發展,直到現在已經是電影配樂界的大師
或許大家在高中或大學的藝術課上面,會讀到有關漢爺的知識
這邊介紹一下,他的名作
《The Lion King》-獅子王
《The Last Samurai》-末代武士
玩偶分享的,都是自己喜歡的,不代表你在電影裡也喜歡這首,有興趣的話
在Youtube上打 Hans Zimmer + 電影英文名稱,就可以找到整部電影的配樂哦
不過,有些也沒有上傳到Youtube上,可以去kkbox上找,會有電影配樂專輯
《Pirates Of Carribean》-神鬼奇航系列
《Inception》-全面啟動
《黑暗騎士系列》
還有太多太多經典大作,或許玩偶會寫一個屬於漢爺的文章,這邊先讓大家稍微認識一下就好
下次看電影之前,不妨看看配樂師是誰,如果是漢爺,這將是場音樂饗宴。
二、崛起的大導演-Christopher Norlan
大學就讀於倫敦,主修英語文學,並且在這期間拍了許許多多的短片,而後以6000的成本美金拍了第一部電影《Following》(追隨),雖然沒有因此聲名大噪,但也因此籌到了許多之後拍片的資本。
接著於2000拍了《Memento》(記憶裂痕)這部片成為他的第一個轉捩點,名聲漸漸的打起來!
有看過的人不妨將這部片和《別相信任何人》比較一下。
接著翻拍歐洲電影《Insomnia》(失眠症)後,2005到了肉男的第一部經典之作《Batman Begin》(蝙蝠俠-開戰時刻)讓整個Hollywood對於描述英雄內心的影片,有了一種期盼。
說起來很有趣,肉男在拍攝蝙蝠俠三部曲中,還穿插了兩部片,分別是《頂尖對決》和《全面啟動》
根本是巨作一部接著一部來,由其是《全面啟動》造成全世界的轟動!
而今年度的《星際效應》更是不在話下
不過倒是有一部片罵聲不斷,許多都說是利用掛肉爺的名子來騙票房
就是《300 壯士》導演 Zack Snyder 所拍攝的《Man of steel》(鋼鐵英雄)
本部片的編劇以及製片,肉爺都有掛名
三、後製花絮
或許看完這部片後,你會想說:「Wow~這部片的特效師是誰,也太厲害了!」
但很抱歉,肉爺一貫的風格是-「真實。」
這邊來說說,它們拍攝時讓人驚訝的地方
一、他們真的種了一個500畝的玉米田
二、他們請了物理界的權威-Kip Thorne當作他們的物理顧問
三、你在影片中看到的蟲洞、黑洞,都是與目前發現的樣貌相同所做出來的
四、它們真的去了海上、寒地取景,小安還因此在拍攝過程中失溫
五、那首詩,當初是英國詩人寫給他面對死亡的老爸,勉勵她堅強
工作團隊
馬修麥康納專訪
諾蘭專訪
四、四維、相對論、時間膨脹概念
或許大家看完這部電影後會對四和五維空間、相對論、時間膨脹產生好奇
玩偶也是,於是花了幾天的時間查資料,但老實說...我終於知道大家為什麼不讀物理系
這邊就自己所查到以及可以了解的範圍,分享一下
如果有專業人士或是其他看法的話,歡迎指正,畢竟玩偶也是很好奇呢!
百寶袋,絕對是「四維空間」的代表性物品
大家可能會產生一個疑問,小叮噹的百寶袋,裡頭是「在未來世界某處的倉庫」還是「一個特大號的獨立空間」呢?
這就牽扯到了兩項學說
分別是-「時間說」、「空間說」
先來談談「時間說」,而在談之前,來說說「維」(Dimension)
還記得最基本的數學嗎?點、線、面、體
分別就是 0維、1維、2維、3維,我們就是生活在三維空間裡的三維人
藉著這影片,你會更了解我在說什麼
而四維呢?在我們的世界裡,任何的物體都可以用XYZ座標去標記
所以如果簡單類推的話,四維世界應該是XYZ+某個座標去定義
但是,請想像你在紙上畫下一個高中常畫的X軸
接著,畫下與X軸垂直的Y軸
最後,畫下與X、Y軸垂直的Z軸
而現在,你想畫出一條與XYZ軸,都垂直的線,你會發現...不可能!!!
於是有科學家提出了,那第四條軸線,就是「時間」而這樣的說法也就是愛因斯坦的相對論
相對論分為狹義以及廣義
就玩偶自己的理解,發現實在很難用文字去說明,於是將自己整理起來的Youtube轉給大家看
相對論的起源是從狹義的開始
看之前請先記住一切事-「光速是絕對的」
一種弔詭的邏輯推理,甚至有點像在文字遊戲
但這卻是《星際效應》的根基,還記得安海瑟威的那句話嗎?
「對"他們"來說,下山可能就是過去,而上山就是未來。」
所有的過去、未來,他們眼裡都是"現在",這個假設就是活在比三維高的人的世界
他們了解另外一軸-「時間」
不過,時光旅行可以成真嗎?在相對論中,是可以的
還記得那主角要離開墨菲時對她說的嗎?
「或許我會進入光速旅行,或許我會靠近黑洞,回來時我可能和你一樣年紀,這不是很令人興奮嗎?」
談完了狹義相對論,現在來談談廣義相對論,而對於這個,玩偶抱有許許多多的疑問
第一、查過許多的資料後,得知廣義相對論的確是在探討重力的議題,但這和狹義相對論有關係嘛?
第二、根據這位教授的說法,也就是說牛頓萬有引力被推翻,所以我能坐在椅子上和地心引力無關?
歡迎有相關知識的人給我解答,好奇心被激起卻不能滿足是很難過的事
應該有人覺得頭痛了吧?
離開「時間說」進入「空間說」或許比較不會那麼複雜一點
大家沒有發現「時間說」有一個很大的弊病嗎?看看這影片
我們如何能把不同的東西同一而論呢?
於是「空間說」主要探討的範圍只有在「空間」
也就是說四維物體到底是長得怎樣呢?四維人的視界又是什麼?
最令大家信服的方式是-類推法
看到後面會有要瘋掉的感覺,更不用說玩偶還看完下集了(吐)
那你能想像四維人看我們是怎樣的情況嗎?
先拿我們來說,當我們看到紙上的三角形,不論從任何一個角度看,都能看到它有三邊、三頂點
當我們看到三角柱,卻會因為被擋到的關係,可能只能看到幾個邊,幾個頂點
也就是說,高維看低維,不會有被擋到的情況發生
所以四維人看到一間房間,他眼裡可能是這樣
那如果看到人呢?我無法想像...
五、黑洞
等等出現的資料,都是玩偶在國家地理雜誌上看到並且將重點整理過的,在這先說明資料來源
看之前,請先記住一件事-「相對論中,質量越大,重力越大。」
一開始先用圖片跟大家說明一下黑洞的「長相」
吸盤積:位於黑洞的最外圍,由超高溫氣體和塵埃組成
X光噴流:吸盤積下落的物體摩擦會產生X光,從自轉軸噴出
視界:指引力大到連光都會被吸進去的地方
奇異點:位於黑洞的最中心,密度無限大、體積無限小,但奇異點很可能不存在,而是數學推算中的漏洞
接著說明黑洞的形成
請大家先將我們可愛的太陽,作為一個比較的標準
有一天,我們的太陽燒光了,沒東西可燒了,那它會變成一顆「白矮星」
有一天,有一顆太陽10倍質量的恆星燒光了,那它會變成一顆「中子星」
有一天,有一顆太陽20被以上的恆心燒光了,那它會變成「黑洞」
我們可以藉由這張圖看看,質量越大的意思是什麼
然後用問答的方式來敘述,比較能夠理解
1.黑洞存在嗎?
Ans:可能性有99%
因為科學家們的確觀察到在大多數的星系中,都有一個由大量恆星、氣體和塵埃組成的團塊,而在這些團塊的中央有個質量超大且密度超高的物體,它的引力大得驚人,如果那不是黑洞,那必然存在著比黑洞更難想像的東西!
2.有太空人看過黑洞嗎?
Ans:從來沒有人看過黑洞,也不會有人看過。
因為黑洞是一點空無,也就是 nothing ,「洞」的存在是根據它對周圍事物產生的效應而推論出來的,簡單來說就是,因為吸塵器會吸塵,所以我們叫它吸塵器。
3.掉進去視界黑洞之後會怎樣?
Ans:根據相對論的推論,結果是不會怎麼樣,感覺和在其他地方一模一樣,唯一不同的是,假設你頭上腳下進入黑洞,在你還沒被吸入奇異點之前,你會因為腳靠近奇異點,所以重力大於頭,而被無限的拉長、分解,我們稱之為「麵條現象」
4.在我們太陽系中的黑洞叫什麼名子?
Ans:叫做人馬A- ,而且目前觀測在一年之內它會吃掉一團名叫G2的氣體雲,到時我們就可以用無線電波望遠鏡證實,是否真的有黑洞的存在
最後回到《星際效應》
還電影中記得黑洞造成的時間膨脹嗎?庫柏在第一個星球上時,一小時是地球的七年,而原因是什麼呢?
這就是愛因斯坦的相對論,都看過上一章的影片就知道,速度越快,時間越慢,接近光速時可以進行時光旅行
而重力也是,如果你把兩個原子鐘分別放在101頂樓以及地下室,你會發現地下室的稍慢
但是我們平常不會發覺,因為那種差距實在太微小了!!
但放在黑洞的重力就不同了,一差就是好幾年
請看這張圖說明劇情,超級清楚明白
這邊的說明遠比雜誌上還要少很多,若想知道全部,請買《國家地理雜誌2014年3月份》
六、觀後心得
我認為自己是一個非常富有好奇心的人,直到看完這部片後,才發現其實默默地自己也是被工作、社會所吞沒了。《星際效應》深刻地描寫了一個大環境的現象,包含地球環境的反撲、理想以及家人的牽扯,最後愛穿越了一切理論,而其中最令我動容的是對於世界的好奇心。或許對你而言,那份感動是庫柏和女兒親情;是教授謊言背後的憐憫;是宇宙太空的震驚,不論是哪一個最,都被揉在整部《星際效應》裡
有發現嗎?現在的電影拍攝越來越「廣」不論是議題、族群等等,但是《星際效應》卻相對性的很「高」,具有前瞻性,這是諾蘭導演一貫的態度,也是他的眼界與其他人不同,但並沒有好或不好,總不能看了好萊烏,就歧視紀錄片吧?這只代表了一位導演的特色,而我喜愛他的特色!
對於一點,我非常的佩服編劇,那就是他用了人文中的「愛」,中和了對於宇宙未知的「恐懼」,一開始看完這部片後,被激起了對於求知慾的渴望,但我後來發現,是片中故意偏叵對於「愛」加強,所以讓我們忘記了大自然的「恐懼」,我沒辦法想像當我看到未知銀河時,心中的那份恐懼,片中有提到,只是他故意弱化這點,使它成為單方面訊息,「愛」的部分做的實在太成功了。
反向來說的話,其實比較像是怕「愛」太過彰顯,才用一些「恐懼」讓劇情略顯平衡一點-「大自然使人恐懼,但它並不邪惡。」
最後,就像各大影評所說的,《星際效應》包含得太多太多,是諾蘭目前電影生涯中,最具情感的一部。
我要再加上一句-別忘了配樂。
這篇文就寫到這,因為玩偶最近上班比較忙的關係
更新的速度很稍微變慢一點,請多見諒
對了,我一直覺得Tars根本就是參考...